
(香港文匯網記者 劉凝哲、郭瀚林)首屆國際基礎科學大會的系列活動之一,中國當代數學展近日在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舉行。展覽回顧了百年來中國湧現的傑出數學家,梳理了當代數學家的優秀成果,向各國科學家展現了中國數學取得的成就。國際知名數學家丘成桐院士講到,隨着國家對基礎研究持續投入、科研環境不斷改善,中國數學的前途一片光明。他深信不久中國本土將誕生舉世矚目的大數學家,得到影響深遠的原創成果。
中國當代數學展覽以陳省身、華羅庚、林家翹、周煒良、陳景潤和許寶騄六位影響二十世紀中國數學大師為開篇,回顧了百年間中國數學家所取得的世界一流成果。六位數學大師不僅自身成就斐然,還為中國當代數學培養了許多才華橫溢的基礎科學人才,其中有一些已經在國際學術界卓有成就。清華大學本科生劉昊翔觀展後表示,這次展覽全面地展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數學家以及他們的研究方向,激發了他對更多科研領域的研究興趣。

展覽還逐一展示了中國十餘所知名高校及研究機構的數學學科發展的重要學術成果及代表學者。2014年外爾-維格納獎獲得者、西蒙斯幾何與物理中心尼基塔·內克拉索夫(Nikita Nekrasov)教授觀展後表示,他很開心地看到中國數學的蓬勃發展。他認為,本次基礎科學大會匯聚眾多海外嘉賓,通過數學展覽的形式能夠讓更多外籍學者看到中國數學的發展沿革,促進海內外學者的溝通交流。
本次展覽的主策劃,國際基礎科學大會主席、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院士在展覽序言中寫道:「回顧過去二十餘年,中國數學有了長足的進步。華人數學家在微分幾何、代數幾何、代數拓撲、偏微分方程、動力系統、算術代數幾何、解析數論、概率統計、數學物理、應用數學等方面做出了世界一流的工作,解決和發展了一批重要的問題和理論。我們希望透過這次展覽能使觀眾對當代中國數學的現況和成就,有概括性的了解。當前,中國的數學發展正處於轉折點上,焦點是如何使數學研究在本土落地生根。為了達到這目標,我們必須從中小學數學教育開始,這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協作。兩年來,清華大學求真書院從全國各地招納了一批批少年,他們才華橫溢,年輕奮發,在名師的引領下,成就可期。」

丘成桐院士對未來的中國數學發展寄予殷切期望:「隨着國家對基礎研究持續投入、科研環境不斷改善、傑出華人數學家陸續回歸、以及年青一代的苗壯成長,中國數學的前途一片光明。我深信,不久之後,中國本土將誕生舉世矚目的大數學家,得到影響深遠的原創成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