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科学真谛,青少年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青少年专场活动“科学家面对面”
来源:中国妇女网 / 2023-07-25 18:03
继7月22日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第一场青少年专场活动“大师面对面”成功举办之后,7月24日,第二场青少年专场活动“科学家面对面”如期在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举办。来自清华大学求真学院的大一、大二学生代表以及50名高中生代表,与科学家进行了一场探究科学真谛、追求真理的学术讨论和交流。
本次“科学家面对面”共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由五十名高中生与科学家进行面对面对话,下半场由求真书院大一、大二学生与科学家进行面对面对话。
出席本次活动的科学家有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主席丘成桐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数学科学研究所执行所长辛周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平,美国罗格斯大学讲座教授、非线性分析中心主任李岩岩,中山大学讲座教授、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朱熹平。
辛周平教授表示,数学高度抽象,它有美的一面,也有应用性的一面,希望同学们发挥个人的想象力,追求数学的美和纯粹。张平院士表示,基础研究难度高,耗时长,只有持之以恒,持续攻关,才能产出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原创型成果。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一场接力跑,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奋斗。李岩岩教授表示,同学们生活在激动人心的年代,有着优越的数学研究发展环境。朱熹平教授表示,学术研究路上得到的东西往往是比较少的,大部分时间是失望的或者苦恼的,同学们只有沉住心,时间长了以后会成长得更好。
随后,高中生代表们与科学家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学生们怀着对科学的向往和对科学家的崇敬,专注地聆听科学家们的讲解,积极参与与科学家的交流和互动。现场气氛热烈,时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在回答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过人类最优秀数学家这个问题时,丘成桐院士表示,数学跟科学主要是关联的改变,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无法识别几何背后的定律,更无法识别数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关联,人工智能不会代替人类思维。在谈到数学的发展趋势时,张平院士指出,数学的各分支交叉融合,关系越来越紧密,也促进了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
接下来大一大二的学生们与科学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更贴近他们在日常学术研究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有同学提问,当科研路上遇到困难,该如何调节情绪。辛周平教授表示,做研究时,遇到问题是普遍现象,这时候要多和别人交流,每个人看问题角度都不一样,或许别人的观点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同的看法。丘成桐院士表示,当学习遇到问题,可以多看一些书,多听一些演讲,尤其是大师的演讲,他们的想法很可能带给你启迪。了解到在场的同学们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在场的五位科学家结合自身的求学经历和科研经验,为同学们解答了各种问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科学研究的本质和方法。他们纷纷鼓励同学们,指出科研是一项终身事业,需要大家不断主动学习和探索,不懈奋斗,才能在未来取得更加卓越的科研成果。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是非常宝贵的经历,他们收获满满,通过此次交流,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了数学研究的本质和方法,促进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同时,这次交流也为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分享到